自从大模型兴起后,各个行业都在开始用AI辅助自己工作,营销行业也不例外。但用AI辅助营销,当前大家会经常陷入这几个误区,如果能了解并解决这些误区,我们提示词的效果和表现能上很大一个台阶。

AIGC 技术的发展给营销带来了新的机遇,但是对于做品牌营销的人来说,我们可能会发现似乎AI工具并不能很好地帮到我们,尤其是做内容的、做策略的小伙伴。

因为大部分我们的工作都是属于创意型的,或者策略型的,专业型的,很难依靠AI去给到一个相对满意的、靠谱的结果。

有时候我们觉得它废话太多,甚至就是把玩了半天,还觉得挺浪费时间的,不如我自己来自己做,还省去了反复跟它沟通修改和检查内容是否属实的时间。

这个情况之所以常见,是因为虽然AI技术已经上去了,但AI营销的思维还没有跟上。

一、AI营销的常规思维

包括:

1、到处找现成的提示词,想要复制粘贴别人的

2、过于依赖AI的数据库,缺乏“养成系”的概念

3、相信AI输出的内容是真实的、有用的、符合逻辑的

4、求快,觉得一次性输入指令就可以得到想要的结果

举个例子,某公司用AI化的短视频Saas工具,批量大规模二次清洗视频素材,然后混剪,再配合矩阵做投放,却不能起到很好的效果。

因为靠量去堆,每天发布上万条短视频,看上去播放量是上去了,但是转化率却非常非常低,收效甚微。

背后的原因是,如果没有好的内容,只有量没有质。

用毛主席的话来说,还是要:实事求是,不要脱离现实条件来干。

平时自己的工作当中具体是遇到什么问题?具体需要依靠什么工具去解决,那就找对应的AI工具。

不一定非要用很先进的、高深的AI工具,关键是要懂得AIGC的提示词思维,设计“专属适合自己团队的提示词库”,然后根据具体工作、具体项目去做变形,才能“因地制宜”。

那怎么做AI提示词的变形处理呢?这就要涉及到这篇文章的关键内容——提示词思维啦。

但是,在讲提示词思维之前,有一些常见的误区是必须要破除的,因为如果犯了这些毛病,到了营销实战场景,依然还是很难把AI工具用起来。

二、常见的误区

有这8个:

第一个是:“不假思索式”输入提示词。

既然是大语言模型,我们就要学会制造一种对话的模式感的感觉。

比如说如果我们想让 ChatGPT 的输出,它看起来像是某一种文本的形式,就要在输出的时候就给到它一种特定的模式感。

比如说我们经常在文章上面会看到什么呢?像是标题和作者对不对?

因此如果你想要让AIGC模型,最终输出的是文章,那我们在提示词当中,在输入的时候,就要按照——标题、作者、摘要、正文的结构的形式去进行输入。

这个时候,AIGC模型就感受到了【模式感】。

因此,它输出的内容就会更像是文章,而不是别的一些什么东西。

再比如,“假设你是小红书博主,请你拆解这篇小红书的文案,并按照开头、中间、结尾、表情符号来拆解这篇文案的结构”——这种提示词,也是按照【模式感】来设计的

第二个常见的误区就是GPT,它的本质是大语言模型,它不是一个能够代替人类思考的逻辑思维工具

为什么?

因为大语言模型的生成过程,并不是遵循人类思考的这样的一个逻辑性和正确性的,它是模仿性的。

我们可以让他去模仿我们思考,逐步的去引导他去模仿我们的思考过程,才能真正赋能于我们的工作。

拿品牌营销来讲,你要让它学会模仿你的工作经验,你要把你的工作SOP,你的案例输入给他,然后让它去模仿,这样子的话,它才能真正的去赋能于你的工作。

举个例子,你刚进入一家公司,但是领导不靠谱,你的目标是想要提升能力,争取独立开展业务的机会。

这时候你可以把背景信息输入给Chatgpt,但是不能直接上来就让它帮你做分析,因为它不动人情世故那一套东西。

这时候,就需要在提示词里面,列举【你的思考方式、思考方向、参考的理论/观点/书籍/依据】。

目的是,AIGC模型来跟随并模仿你的思维方式。

比如说,上述背景下的提示词可以这么写——

请你基于上面我给到的背景信息,结合我的职业成长目标,得出以下3个方向的结论,并告诉我这样推理的原因:

-如何让对方优势为自己所用?

-如何让对方优势变成劣势?

-如何让对方劣势变成自身目标实现的杠杆?

第3点就是它的生成的过程,其实不是线性的一个思考过程,而是随机性的。

即便是同一个提示词,输出的内容也都是随机性的。

也正是因为它是随机性的,所以它是一个很好的帮助我们去拓展创意的【思维工具】。

因为AIGC模型,它其实更加擅长的是发散型思维,也就是:基于它的一个数据库去进行各种各样的思维发散。

但你如果想让它帮你去做思维聚合,帮你去论断、筛选最终的靠谱的答案,它可能并不是那么擅长。

特别是品牌营销人,当我们去使用 AIGC模型的时候,实际上更好的思路是:告诉他,我现在需要更多的灵感,更多的创意,我需要你去帮我去生成不同方向的灵感和创意

它能给你带来非常非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

我前段时间想着自己写一首诗,表达这样的含义:“驾驭宝剑,就需要克服对于剑气身上的寒气所带来的恐惧”。

于是问Chatgpt:“请给我5个能够表达这样含义的古诗词创作灵感。”、“请给我10个,在古诗词创作当中,能够表达勇气的具体意象。”

虽然输出的蛮多都还挺搞笑的,什么斩妖除魔之类的都出来了,但不得不说拓宽了思路。

又因为它是随机性的,所以它输出的内容可能每一次都不一样,不是绝对正确的。

比如说你第一次问它,这个事情是对的还是不对的?他可能会告诉你——是对的。

同样的问题,第二次它会告诉你——这是不对的。

所以说,AIGC模型输出的结果不一定是每次都能用得上的。

由于这种不确定性,所以在互动的过程中,我们要告诉它——你的最终选择是什么,然后让它根据你的选择,去进行下一步的操作。

也因为它不能给你确切的答案,所以你也要告诉它:

你的反面的要求是什么? 你的限制要求是什么?

还是拿我们刚刚说的“YES or NO”问题来举例,你就要求它只能回答你是或者否,就不可以说“可能是吧”这种回答。

那这个就是限制条件。

再比如,我对中古风家居很感兴趣,但是这种风格其实很难被定义,于是就问Chatgpt:

“中古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风格?有什么不能踩雷的地方?”

它的回答可以说是废话文学的典范。

于是,我修改了一遍提示词:

“请你明确告诉我:中古风跟其他常见的家居风格的区别是什么?绝对不能使用的家具、硬装设计是什么?请不要使用那些同样能回答全部家居问题的答案。”

这时候它呈现出来的答案就很有用了。

不仅明确告诉了我:不可以用哪些材质的家具、不能用大面积的工业风金属管道,重点要用的颜色是什么。

所以要得出适合于你的问题的答案,就必须告诉它:反面条件、限制性要求,否则可能得到的只是一些没有用的废话。

第5个误区就是,我们可能会觉得使用Chatgpt能提升效率,觉得它将会是我们的助手,甚至说是我们的乙方的这么一个角色,但其实它是不能够去真正的说站在你的视角去理解你的需求的。

不论是做品牌也好,去搞销售,去做营销,去做设计,为了保证创新性和实效性,其实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跟它反复反复提要求,反反复复让它学习我们的思维方式,学习我们给它的素材,输入大量的客观背景信息的阶段。

从这个角度来看,Chatgpt提升效率的方式可能不是像我们所想的那么简单。

因为AIGC生成的原理是基于:首先它是接收了大量的知识库,以及基于你的背景信息和你的提示词来去预测它接下来要生成怎样的词。

那基于这样的一个原理,我们会发现:

1、如果你没有主动给到它不包含的知识和信息,那么它缺乏了这一块信息之后,它就没有办法去输出你要的结果了。

2、而且如果你的提示词里面提供的信息量是很少的,但是你又要求它生成的内容的信息量特别多。

比如提示词是“请帮我写一篇2000字的周报”(8个字),却让它去生成 2000 个字。

那这个时候, 它就很可能就会去杜撰输出的结果(就是瞎扯一些有的没的)

再比如说,当我们去给到它输入一个很简单的要求,那他可能回馈给你的内容,同样就是一个非常简单泛化的回答。

跟人类说话是一样的,你跟对方说话越是简单,对方回馈可能也会是简单回应一下,没必要长篇大论。

但是,如果你使用比较具体的语言,比如说输入的时候,你提到了具体的时间、地点、目标要求,那么Chatgpt可能回馈给你的也是更加具体的内容。

3、还有一个点就是:如果你想让它去帮助你去做出决策方面的判断,但是你又没有给到足够多的客观层面的信息,它很可能会误导你,甚至是简介损害你的利益(必须做好检查,不能完全相信AI输出的内容)

就比如,今天如果我要让Chatgpt帮我写直播稿,可能我会这样告诉它:

”我将发送直播大纲给你,请你根据直播的大纲,分节点输出内容,但请注意,每输出一小节,请在输出后向我询问3个问题,以便于你获得更多对该小节主题有帮助的回答,来提升该小节的直播稿件质量。

请在获得我的所有问题的答复后,并收到明确可以输出下一节内容的,指令后,你才能继续往下输出下一节的内容,清楚了吗?“

第6个误区就是,我们可能会认为 ChatGPT 它能听懂你的话,但实际上它只能去理解人类通用的一些语言,这个是什么意思呢?

就是因为 ChatGPT 它的原理是通过大量的文本的数据,它是来去学习人类的语言模式的。不同的词汇就会激发它调取出不同的文本数据。

但如果说你说的词就是你的提示词里面的词,它是比较泛化的,或者是它可能就是你自己会去使用这样的一个特殊的表达,或者你的行业、特定用户群体是这么去表达的。

但是,它在数据库里面调取到的文本,可能并不能匹配到你理解的这个词的含义/概念。

所以,提示词的用词非常非常重要。

要尽可能的是通用型的词,不要用自创的词,也不要用小众群体、圈层化的特殊词。

比如,品牌营销领域,有一些行业惯用的说法,比如“品牌联名方案”。

但是输入提示词的时候,用“品牌合作计划”这个词会更通用一些(符合英语的语境)。

如果不清楚这个词到底怎么换,可以直接问Chatgpt:“品牌联名方案的通用型说法是什么?”

而且,我们在输入提示词的时候要更多的去考虑你输出的这个词,能否帮助关联到相关情境的内容。

比如如果想要输出的是品牌联名方案,可以在提示词多打一些这些关键词:共创、话题、资源置换等等。

ChatGPT 为什么总是忘东忘西呢?因为它其实只能记住很少的要求。

如果你在提示词里面给到了超过 3 个要求点,它可能就没有办法,全部都遵循了。

所以输入提示词的时候,注意【少量多次】提要求。

我们可以等到它回复之后,再进一步提更多要求。

或者,我们可以给它设定一个时间限制词,比如说——“从现在开始,你的输出都必须遵循什么什么要求”。

那接下来,GPT 它就会去记住你的这个设定,就不需要重复输入了。

再比如:“请你总结从某个对话开始的一个信息”“请从这个对话开始,然后整理直到上一条位置的对话内容”。

给它一个时间的限定,这样的话它就能够去帮你去爬取一些信息,就不至于说你总觉得它是忘东忘西的。

另外,也因为Chatgpt其实“记忆力”并不如我们想的那么好,如果你使用 ChatGPT 去分析你的文档的话……

如果你的文档非常的大,它可能会导致它分析的时间过长,也没有办法去抓取到你想要的信息。

所以,还是要采取还是【少量多次】的方法。

把文档分解成多个单独的页面,把它拆解成不同的模块,让它逐步的去分析不同的模块,最后再去进行整合。

比如说,我之前希望可以制定一个《个人行为决策评分表》,给到Chatgpt的提示词是这样的:

“我想要建立一个评分系统,帮助我评估这个事情是否要投入时间去做,投入的资源和精力比重是多少、优先级是否需要排到最高。

这个评分的系统我想用表格来实现,并且评分的逻辑需要参考投资者投资一家公司的思维模式,请你帮助我完成这个评分系统。”

然后接下来我就开始跟它互动打磨,大概提出了10个修改点,但是它给到的评分系统并没有遵循这些修改点。

那怎么办呢?

只能每次最多修改3个修改点,对输出的结果反复检查,告诉它哪里错了,它才会修正,并且说:“哦是的,我错了。”

又因为AIGC生成文本的模式是随机性的,它通常不会帮你去检查事实是否存在,是否存在错误,是否存在欺骗性。

所以我们就必须要在提示词里面,加入事实检查的要求。

比如:1、标明出处;2、列出输出的内容是来自于哪一些事实?3、指出它所输出的内容,是来自于上面的某一个对话,或者是你发给他的文件里面的哪一个部分。

否则的话翻车概率是非常大的。

尤其是在工作的场景里边,如果不去做事实检查的话,它可能会让你直接闹笑话。

最后就是我们可能会把它当做一个搜索工具,但实际上它必须要搭载一些联网插件,才能搜索实时信息。

举一个比较极端的例子,前段时间我看二战的历史的一些视频,就很好奇日本投降的原因到底都有哪些。

然后我就问Chatgpt:第二次世界大战,日本投降的原因。

它输出的结果里面,第一个是原子弹爆炸,第二个是苏联入侵,第三个日本经济枯竭,然后没了。

我接着就回复:不对,日本投降有非常大的原因是中国持续反抗了这么多年,请你以后都补充进去,这一点非常重要。

你们猜Chatgpt回复什么?它说:

“明白了,我会记得在讨论日本投降原因时提及中国持续抵抗的重要性。中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抵抗确实对日本投降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这一点是非常重要的历史事实。”

举这个例子其实是想告诉大家,AI不完全遵循事实,还是要理性看待它输出的内容。

再举个例子,之前麦当劳和汉堡王用Chatgpt来干仗,一个问世界上最好吃的汉堡是什么,一个问世界上最大的汉堡是什么。

然后他们两家都把Chatgpt生成的对自己有利的结果,做成海报。甚至,汉堡王还贴脸开大,把海报放在了麦当劳这个Chatgpt广告海报的旁边。

但是,这就能证明世界上最大的、最好吃的汉堡就是他们吗?

这个要用历史的眼光来看,大到国家,小到一个汉堡,AI输出的所有结论,也都是有待讨论的。

三、工具清单(部分)

如果没有Chatgpt,也不会魔法怎么办?这里有一些免费的工具提供给到大家。

第一种是公众号类的,这里只推荐1个,这个是我测试下来免费的,叫 AI 对话未来,在菜单栏这里直接发送消息,它就可以去和我们进行 ChatGPT 的模拟对话了。

第二个是网页类,包括一些镜像工具和一些 open 的 GPT 对话的 APP 工具。

第三个是 APP 类的,豆包是体验感比较好的,它可以帮助你去生成不同角色的对话的角色,不仅能联网,还能免费生成图片。

设计类的话,个人觉得比较好用的是dream studio。

它是跟 stable diffusion 是差不多的,有一个正面提示词,也有一个反面的提示词,还可以去设定不同的格式的输出的,还可以设定不同的比例的输出格式。

之所以推荐是因为,我测试下来,能直观感受到它的营销模版是比较多的,做海报、做封面,都能比较精准设计设计需求。

比如说做元宵节海报,输入“use Lantern Festival postertemplates”这类提示词,它输出的海报氛围感就很对味,会比较符合常规我们理解的元宵节海报的感觉。

这个一开始它是会有免费的积分,体验完之后是需要付费的,但是积分也是会比较多一些,不会说测几张就没了那种。

视频这块推荐一个数字人口播视频工具,适合出海企业使用,叫synthsize,中文名就是合成的意思。

因为它是免费的,而且使用起来也没有那么多复杂,所以推荐给大家。

四、实操案例

说完了误区和工具,那接下来我们直接上实操案例,来感受一下到底要怎么用【组合型思维】来设计提示词。

什么是【提示词的组合型思维】?

这个思维方式是我自己在用Chatgpt的时候,结合工作的实际情况独创的,所以需要先跟大家大概讲一下这是个什么概念,后面讲案例的时候才能比较好吸收:)

因为对于AI营销而言,不仅输出的要求比较复杂,背景、修改需求也是多变的。

如果不是依靠一套【提示词的组合拳】,仅仅拿着一套固化的提示词模版,复制粘贴,直接往上套,只能得出千篇一律的结果,没办法贴合工作实际情况去做改良和优化。

提示词的【组合型思维】,其实是一种变动的思维,根据不同的场景,选择不同的模式来灵活组合的思维方式。

就拿短视频脚本创作这个场景来说,就需要把【适合于短视频脚本创作】的提示词模式加以整合,最终整合成为【编剧实习生跟练型】的提示词组合公式。

短视频创作的AI提示词当中,主要用到的是3种模式:

第一是模仿模式,第二个是模版模式,第三个是反向互动模式。我们在直播的后半段会给大家具体介绍这几种提示词思维模式分别是什么、怎么用。

好,这3种模式,我们把它再具体拆分为6个要素,放到短视频创作的这个场景下来,重新提炼,就成为了【编剧实习生跟练型】公式。

为什么叫这个名字呢?因为AIGC模型,我前面也有提到,它是一个擅长模仿人类的工具,所以必须要把流程、方法论、参考对象全部都喂给它,这个过程是不是很像我们带教实习生的过程?

回到短视频创作的提示词公式来,我们逐个来讲里面的6个要素分别是什么?要如何运用到自己的提示词创作中去?

首先,这个组合公式的第一个要素就是【输入大量的案例去进行调教】。

为什么说输入大量案例是重难点呢?

是因为短视频的案例它是比较难去进行调教的,因为你没办法通过直接复制粘贴文本,让它去学习就可以了。

短视频的核心是创意,所以我们不仅需要用轻抖等工具,先把它的整个的脚本扒下来,让 ChatGPT 先去学习,积累网感、语感,还要通过一定的方法,让它学习这里面的框架、创意、视听语言等等

只有这样,才能让AI按照你的脚本框架进行输出,然后你再去进行一个打磨和最终的确认。

第二个要素是,基本的框架。

这个意思是指,品牌营销类的视频脚本框架,还是必须要自己来写的。你写完了,再把你写好的框架给到Chatgpt,让它根据你的脚本框架往下去写。

反正我自己尝试过无数次,除非是你自己给的细致的脚本框架,否则让AI输出的脚本框架,真的很鸡肋。

不同的类型的视频的脚本的框架其实都是有一些固定的模板和套路的,但是AI不懂这个,所以还得自己上。

那第三个要素就是你必须给它输入一些底层的一些信息。

比如说如果是广告的脚本,那它就必须要知道你的用户产品和品牌的调性是什么。

第四个要素是反向提问模式,这个反向提问模式在进行脚本创作的过程当中是非常重要的。

ChatGPT向我们反向提问的模式其实就是:它先出第一版,然后基于这个第一版去给你提各种各样的问题,询问你这个第一版有哪些需要修改的地方。

第五个要素是清晰的输出标准。

要清晰到什么样的程度呢?

比如:你想要的字数是多少,语气是怎么样的,画面有什么样的要求,就是越具体越好,就是拆解到文案画面,甚至可能就是音乐等等各个部分的一些要求的给它放进去。

第六个要素,就是让它先出脚本的创意方案,创意先行。

确定了创意方案/方向之后,再按照这个脚本的要素去进行输出。

比如说第一步我先让他输出这个文案,第二步根据文案去输出画面,第三步再根据画面输出音乐,就是按照要素去进行分点式输出。

我们来具体看一个案例。

这个案例是一个偏剧情方向的短视频的脚本。

我在这里面给到Chatgpt的创作背景是这样的:

1、用户:一线城市的上班族的群体

2、卖点: KFC咖啡,搭配早餐的套餐捆绑售卖,上班之前就可以不仅喝咖啡还可以吃早餐,出品很快

3、风格关键词:快乐、轻松

好,然后我需要它去根据上面的这些信息给出三个 big idea,并且要求它说明了创作手法和拍摄成本。

这个成本其实一开始我们不用很严格去把控,比如说场地、演员、道具之类的,这些一开始都不用考虑太细,最后还是需要人工去联系确认的。

这个时候,Chatgpt会给到3个方案。

完事儿我跟它说:“Ok,我确定的方案就是这个方案3,叫《都市快乐驿站》,请你根据这个方案进行脚本的撰写。”

然后,它就会去开始撰写第一版脚本。

但是,这个脚本是不能用的,但是你可以从中获得一些灵感,帮助你进行正式的脚本框架撰写。

写完了脚本框架,你需要告诉它:

必须根据这个框架、以及特定的表头格式(脚本框架、镜号、文案画面),去进行脚本输出,确保语气是怎么样的。

等它咔咔一顿输出完之后,你就告诉他具体的调整点是什么,这个调整点,一定要简洁、直接,不要给出模糊性的指令。

比如:开场文案要短到只保留多少个字,场景一去掉什么什么东西,场景二去掉什么什么东西,片尾只保留什么。

就是你必须给它讲得非常的细,让Chatgpt可以“无脑改”。

改稿阶段,千万不要让它做过多发挥,否则就会搞一些很奇怪的东西出来。

由于AIGC的不确定性,它有可能把前面的已经定好的东西又改得乱七八糟的。

别指望它能给你带来太大的惊喜,否则就有可能是惊吓。

好,这一阶段脚本文案确定了之后,你再让他去根据脚本文案进行对应画面的想象。

也就是说:在提示词的第一阶段,是让它根据场景化的文案,去具体想象每个场景的视觉表现。

那这些场景我们也给到它一个限定的要求(视觉表现:实拍模式),让它在输出之后向我们提3个问题来确保文案和画面来相互匹配。

第二阶段,是调整画面。

在Chatgpt按照文案输出画面描述后,我们可以给到他一些具体的修改意见。

比如说我们觉得色彩还可以有红色的元素,因为是这个品牌的主题色。

或者,尽可能体现这个人物的一个人设的性格特征等等。

你还可以进一步在提示词中,要求调整角色布置、场景背景、光线、色调,每个场景所匹配的音效、配乐,以及场景所传递的情感和氛围感。

最后,是定时间。

我们告诉他,已经没有再需要修改的地方了,让它去自行决定每个场景的持续时间,并且向我们解释这样决定这个时间的原因,来确保整个脚本的时间的总长度是在 60 秒以内。

在这里我们会发现整个的过程,其实都是通过不断地让它去给我们提问题,我们回答问题,然后我们再去根据它输出的结果,给出更多需求、迭代点,不断的去调整。

这不是一次性完成的一个事情,而且还是需要编剧本身,来做最终的优化调整。

衷心希望大家可以掌握AIGC的思维方式,不管ai技术如何迭代,那无非都是学工具的事情,但是思维方式学会了,就不难掌握它们。

品牌营销人最重要的是对人的洞察、对人的情绪的感知、创意、灵感,经验,AI并不能取代我们,咱也不用过度焦虑啦~

专栏作家

野马范,微信公众号:野马范,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专栏作家。立志于成为“人间清醒”——洞察商业、洞察内心。

本文原创发布于人人都是产品经理。未经许可,禁止转载

题图来自 Pixabay,基于CC0协议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责任编辑:

发表回复

您的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 * 标注